原文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将行或谓诩曰“煨待君厚矣君
原文
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将行,或谓诩曰:“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诩曰:“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原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诩遂往,绣执子孙礼,煨果善视其家。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雠,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原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冀州未平,留参司空军事。袁绍围太祖于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太祖曰:“善。”乃并兵出,围击绍三十余里营,破之。绍军大溃,河北平。太祖领冀州牧,徙诩为太中大夫。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太祖后与韩遂、马超战于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并求任子。诩以为可伪许之。又问诩计策,诩曰:“离之而已。”太祖曰:“解。”一承用诩谋。语在武纪。卒破遂、超,诩本谋也。
译文
这时张绣率军驻扎在南阳,贾诩暗中和他联系,张绣就派人去迎接贾诩。贾诩准备出发时,有人问他:“段煨对您这么好,您为什么要离开呢?”贾诩回答说:“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他的礼节虽然周到,却不可依靠,再待下去必然遭他的毒手。我离开他而远去,他一定非常高兴,希望我在外面为他联络强有力的援兵,必定会厚待我的家小。张绣没有可以依靠的谋士,非常想得到我的帮助,这样我的家庭和我的人身安全都得到保全了。”于是,贾诩动身前往南阳,张绣以后辈的礼节接待了他,段煨也果然很好地照顾贾诩的家眷。贾诩劝说张绣与刘表联合。太祖率军征讨张绣,一天早上领兵撤退,张绣要亲自追击。贾诩对张绣说:“不能追,追必败。”张绣不听,坚持领兵追击,果然大败而回。贾诩又对张绣说:“赶快追击他们,再战必胜。”张绣推辞说:“我当初没听您的话,才到了这个地步,现在我军已经败了,为什么还要去追?”贾诩回答说:“用兵没有固定的套路,您急速进军,必然得利。”张绣相信了他的话,收拢被打散的士兵急速追击,与曹军大战,果然得胜而回。张绣问贾诩:“我用精兵追击撤退的敌人,而您说我必定失败;我退回来后,用败兵追击刚打胜仗的士兵,而您说必然获胜。结果都被您预料到了,为什么您预料的与一般情理相反却又都应验了呢?”贾诩回答说:“这很容易解释,将军您虽善于用兵,却不是曹公的对手。曹军虽然开始退却,曹公必定亲自断后,追兵虽然精锐,将领既然不是对手,对方的士兵也就相应地强大,所以我知道追兵必败。曹军进攻您并没有战略上的失策,现在他们力量未尽却匆忙撤退,一定是国内发生了变故;他们打败了您后,必定轻装简行,只留下几个将领断后,以这几个将领的勇猛绝对不是将军您的敌手,所以虽然您用败兵追击却能取胜。”张绣这才由衷地叹服。这以后,太祖在官渡和袁绍对峙,袁绍派人来拉拢张绣,并给贾诩写信要求互为援助。张绣想答应袁绍,贾诩却在张绣面前公开对袁绍的使臣说:“回去替我辞谢袁本初,袁绍、袁术兄弟之间尚且不能互相容纳,还能容纳天下的贤士吗?”张绣非常害怕,对贾诩说:“您怎么能说这样的话?”然后张绣又小声地对贾诩说:“像您这么干,我们该归附谁呢?”贾诩回答说:“不如归附曹公。”张绣说:“袁强曹弱,我们曾经是曹公的仇家,怎么能归顺他呢?”贾诩回答说:“这正是我们要归顺曹公的原因。曹公奉天子之令征讨天下,这是应该归顺曹公的第一个原因;袁绍实力强大,我们带着这么少的人去投奔他,他必然不会看重我们,曹公的势力弱小,他得到我们必定非常高兴,这是归附曹公的第二个原因;曹公一向有称雄天下的志向,他肯定会放弃私人恩怨,以向天下显示他的德操,这是第三个原因。希望将军您不要再犹豫了!”张绣采纳了他的意见,率军归附了太祖。太祖见到他们,十分高兴,拉着贾诩的手说:“使我的信义传布于天下的人,就是您啊!”太祖上奏献帝,请任贾诩为执金吾,封为都亭侯,升调为冀州牧。当时冀州尚未平定,贾诩留任参司空军事。后来,袁绍的大军在官渡包围了太祖,太祖的军粮即将吃光,就询问贾诩有何对策,贾诩说:“您明智胜过袁绍,勇敢胜过袁绍,用人胜过袁绍,当机立断胜过袁绍,有这四个长处而耗时半年不能平定袁绍的原因在于您始终在考虑万全之策。现在您必须抓住时机,迅速决断,那样片刻间就可以打败敌人。”太祖激动地说:“你说的太好了。”随后,太祖率大军出动,包围并袭击了袁绍三十里以外的营地,彻底打垮了袁绍的军队。袁绍的军队大举溃逃,黄河以北终于被平定了。太祖自己兼任冀州牧,调任贾诩为太中大夫。建安十三年(208),太祖攻破荆州,想顺江东下,平定江东。贾诩劝告太祖说:“明公您当初攻破袁氏,现在收复汉南,威名远扬,军事实力已经十分强大了。如果你能利用过去楚国的富饶,来招揽贤才良士,安抚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那不必兴师动众就能使江东俯首称臣了。”太祖没有采纳贾诩的意见,进军江东的作战最终失败了。后来,太祖在渭南与韩遂、马超作战时,马超等人要求太祖割让一块地盘来换取和平,并愿意以嗣子作人质。贾诩认为可以假意答应他们。太祖又向贾诩询问计策,贾诩说:“想办法离间他们就可以了。”太祖说:“我明白了。”太祖完全采纳了贾诩的计策,最终打败了韩遂、马超,贾诩才是这次作战真正的谋划者。
原文
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原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適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邑三百,并前八百户。又分邑二百,封小子访为列侯。以长子穆为驸马都尉。帝问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据险守要,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文帝不纳。后兴江陵之役,士卒多死。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译文
当时,文帝担任五官中郎将,而菑侯曹植的才名已经远扬,两人各有自己的党羽势力,都有争夺嫡子地位的打算。文帝派人向贾诩询问巩固自己地位的办法,贾诩回答说:“希望将军宽宏大度,亲自体验普通士子的学习历程,早早晚晚,孜孜不倦,不违背为人子应该尽的孝道。这些就足够了。”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进行自我磨砺。太祖曾经支开左右的人,就立嫡的事情询问贾诩,贾诩闭口不言。太祖问:“我和您说话您却不回答,这是为什么呢?”贾诩说:“属下正在思考事情,所以没有立刻回答您。”太祖又问:“您琢磨什么呢?”贾诩回答说:“我琢磨袁本初父子、刘景升父子。”太祖明白了他的想法,放声大笑,就这样太子曹丕的地位终于确定下来。贾诩认为自己不是太祖的旧臣,而且自己又精于谋略,害怕太祖猜疑自己,于是闭门自守,在家里从不私下交往大臣,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附高门大户,天下人都认为智者之名对贾诩来说是实至名归。
-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诏策曰惟君[图]
- 原文>>>◆战国·编磬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图]
- 设弧于门左案此即所谓悬弧之义(参见《郊特牲第十一》第 节)[图]
- 纵囚论[图]
- 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臣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图]
- 邓元义妻更嫁严遵破案死友卷十二 论五气变化土中贲羊地中犀犬山[图]
- 纵释放溯,源 年诸葛亮率军南征大胜正当想率兵回汉中休整时[图]
- 更戍法实行了百多年直到宋神宗时宋朝在对辽和西夏打了许多败仗之[图]
- 孟子说“孔子离开鲁国时说‘我们慢慢走吧’这是离开祖国的态度离[图]
- 内姓同姓亲王室支系中亲近的人外姓异姓旧指贵族世家失德遗漏有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