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我对别人有过恩惠时,不会经常挂在嘴上或记在心头,但如果是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就得时时放在心上反思;别人对我有过帮助时要记在心里不能忘怀,而别人对我有过失则应该立刻忘掉。
做人要懂得饮水思源,为人一生,总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别人的帮助。受人点滴,当涌泉相报,不可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惠。然而一般人总是不善于怀恩,往往时过境迁就将一切抛在脑后。但是,当别人做了什么对不起自己的事时,人们却又容易记仇,一辈子挂记心中,时时拿来提醒自己。
所以,如果两人争吵,最常听到的是互相数落对方曾经如何对不起自己,而自己又曾给予对方多少好处等对话。其实,做人如果能“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除了能培养谦和的胸襟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减少与人发生冲突。
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则斗粟可当万钟之惠;利物者,计己之施,责人之报,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
施加恩惠于人,不可以时常记在心里,更不可以对人张扬,如此即使付出极少,也可以收到极丰的回报;用物品帮助别人,如果计较着自己的付出,还要求别人回报,这样即使付出很多,也难以成就一点功德。
真正发自内心的施舍,绝对不会存有希望对方回报的念头。如果施恩还望回报,便失去了行善的意义。很多所谓的慈善家,每年都捐出为数可观的救济金或物品,并通过媒体大肆宣扬其善行义举,拍了一张又一张与受赠者的合照。如此行善有意义吗?虽然他们的捐赠确实改善了贫困者的生活环境,但因为行善俨然成为其沽名钓誉的工具,所以毫无意义可言。
真正的行善必须出自一片至诚,是发自内心同情对方的处境,且能同情对方的不堪。行善而能不张扬,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对受助者的一种尊重。能够这样,即使是一饭之恩,也能让受助者感到无比温暖。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不要责备他人所犯下的轻微过错,也不要去揭露他人的隐私,更不要记恨别人以往的过失,能够做到这三点,不但可以培养良好的品德,也能够避免遭受意外的灾祸。
俗话说:“仙人打鼓有时错,脚步踏错谁人无。”无论是谁都会犯错,当别人犯下轻微过失时,我们要以沟通取代责备,而在提出自己看法的时候,不要妄加任何批评对方做法不当的用语。
否则,如果对方是深交的朋友,对于你的责备,对方或许不会放在心上;如果只是寻常朋友,就很难不引起对方的不满。另外,揭人隐私向来就是最要不得的行为,如果又是刻意为之,就更加不道德。试想,如果是自己的隐私被人揭发,你能不痛苦、不愤怒吗?
至于不念旧恶,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之一,别人曾经犯下的过失既已成为过去,再不断提起又有何益?这么做只会伤及彼此的感情,徒增他人的反感罢了。
-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诏策曰惟君[图]
- 原文>>>◆战国·编磬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图]
- 设弧于门左案此即所谓悬弧之义(参见《郊特牲第十一》第 节)[图]
- 纵囚论[图]
- 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臣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图]
- 邓元义妻更嫁严遵破案死友卷十二 论五气变化土中贲羊地中犀犬山[图]
- 纵释放溯,源 年诸葛亮率军南征大胜正当想率兵回汉中休整时[图]
- 更戍法实行了百多年直到宋神宗时宋朝在对辽和西夏打了许多败仗之[图]
- 孟子说“孔子离开鲁国时说‘我们慢慢走吧’这是离开祖国的态度离[图]
- 内姓同姓亲王室支系中亲近的人外姓异姓旧指贵族世家失德遗漏有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