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六盘水KTV招聘网 > 六盘水热点资讯 > 六盘水学习/知识 >   “谨慎之人”四句诸葛亮《出师表》中曰“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

“谨慎之人”四句诸葛亮《出师表》中曰“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

2022-09-05 15:19:08 发布 浏览 721 次

]“谨慎之人”四句:诸葛亮《出师表》中曰:“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武侯,即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诸葛亮(181—234),字孔明,阳都人。隐居隆中,自比管仲、乐毅,人称卧龙。后在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恳聘请下,出山辅佐刘备,联吴抗曹,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遂与吴、魏成三国鼎足之势。刘备称帝后,封为丞相。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以丞相封武乡侯,兼领益州牧。整官制、修法度,志复中原,与魏相攻战。后死于五丈原军中,年五十四岁,谥为忠武侯。《三国志》有传。

诚实敦厚的人,才能托付重大的事,因此能够让汉室安定的人,必定是周勃;谨慎小心的人,才能成就大功业,因此能够兴复汉室的人,必定是诸葛亮。

【评析】

中国文化中最重视敦厚和谨慎的品性,因为通过现实和历史人们认识到这两种品质可以成就大业。敦厚的人本性诚实,行事稳重,平日不太显露,似乎也不如聪明人灵活,但聪明人多变,多变者往往不诚,性分浅薄,行事躁乱,不能成大事。而过分理想化的人往往过于执着,不能变通,因小失大,也不能成就大业。谨慎也是从政的一种品质,当然并不是说要事事衡量得失,而是以一种忠诚厚重的精神投入现实,事事不放松,不放过一切不合理之事,认真做事,踏实肯干。官场文化中,谨慎也是必需的,但有时变了质,一切唯上而不唯事,一切唯利不唯事,于是谨慎变成了拍马,变成不做实事,这是十分可怕的。

第一九二则

以汉高祖之英明,知吕后必杀戚姬,而不能救止],盖其祸已成也;以陶朱公之智计,知长男必杀仲子,而不能保全],殆其罪难宥乎]?

]以汉高祖之英明,知吕后必杀戚姬,而不能救止:刘邦始立吕后之子为太子,后因宠爱戚姬,喜爱其子如意,欲改立如意为太子。吕后深忌之。张良献计让吕后请出商山四皓陪侍太子,刘邦素重此四人而不能致,见其侍太子,遂知太子羽翼已成,放弃改换太子的念头,对戚夫人说:“吕后真而主矣。”刘邦死后,戚姬母子遂被吕后所害。汉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吕后(前241—前180),名雉,秦末单父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惠帝刘盈的母亲。曾助刘邦诛杀韩信、彭越等异姓王。刘邦死后,惠帝即位,她实际掌权,杀害戚姬及其子赵王如意。惠帝死后,她临朝称制,主政八年,迫害刘姓诸侯王,排斥刘邦旧臣,立诸吕为王,以其侄吕产、吕禄分掌南北军。吕后死后,周勃与陈平等尽灭诸吕,拥立文帝,恢复了刘氏政权。戚姬,刘邦宠姬戚夫人。刘邦死后,吕后毒死赵王如意,截断戚夫人的手足,挖眼熏耳,饮以哑药,置于厕中,名曰人彘。救止,解救阻止。

]以陶朱公之智计,知长男必杀仲子,而不能保全: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以越王为人不可共安乐而弃官离去,至定陶,自称朱公,以经商致富。其次子在楚杀人将被处死,乃欲令少子往救之。其长子坚决要求前去,范蠡不得已,乃付之千金并一封信,嘱其至楚找庄生设法。庄生果设法让楚王大敕。范蠡长子不知为庄生所为,惜其千金,向庄生讨回。庄生怒,遂使楚王杀范蠡次子之后才大敕。长子持其弟之丧归,范蠡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陶朱公,即春秋时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人,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经商,居于陶,自谓陶朱公,曾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其子孙经营繁息,遂至巨万。后因而以“陶朱公”称富者。见《史记》。仲子,次子。古代兄弟排行常以伯仲叔季为序。

]殆:可能,大概。宥(yòu):宽恕,饶恕。

以汉高祖的英明,知道自己死后吕后必然会杀害戚夫人,却也无法解救阻止,那是因为祸患已经酿成了;以陶朱公的才智,知道长子必定要害死次子,却也无法保全次子性命,大概是次子的罪行本来就难以宽恕吧?

【评析】

中国对历史经验的重视程度非常高,本书有很多格言就往往借用历史故事加以阐释。尽管借鉴史学有其局限性,但在提炼基本人生规范中还是有用的。这一则讲的是如何把握大势的问题,举了一正一反两个例子。事物的发展有其过程,大致可分为萌芽、成长、成熟三个阶段,政治也是如此。从可控性角度看,第一个阶段最易控制,但不易察觉;第二阶段易于察觉,但走向不明,也往往被忽略;第三个阶段势力已成,扫除不易。所以汉高祖对吕后及其党羽虽已觉其奸,但已到了第三个阶段,无法控制。所以要有深刻的洞察能力,在前两个阶段剪除奸恶势力,事情就容易了,到了后面就无处措手了。陶朱公的例子也能说明这个问题,人都爱其子,以陶朱公之富救其子应该不成问题,为什么没有救成,因为他派爱惜钱财的长子去楚国,明知他舍不得财,肯定救不成次子。以他这样一个明智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因为他认识到次子之罪已无可解救,这是他深刻认识到事情本质的地方,既已如此,还是顺应时势更为明智。

第一九三则

处世以忠厚人为法,传家得勤俭意便佳。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