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孔子离开鲁国时,说:‘我们慢慢走吧。’这是离开祖国的态度。离开齐国时,把已浸在水中的米捞起来就走,这是离开别国的态度。”
孟子曰:“君子之戹于陈、蔡之间1无上下之交也。”
君子:指孔子;戹:同厄;《论语·卫灵公》记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史记·孔子世家》记:鲁哀公四年(公元前491年),孔子在陈、蔡两国之间时,楚国派人来聘孔子,陈、蔡的大夫不愿孔子为楚所用,派人围困孔子,一度粮食也断绝了。
孟子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困,是没有与两国君臣交往的缘故。”
貉稽20曰:“稽大不理于口2”
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22孔子也。‘肆不珍厥愠,亦不殒厥问’2文王也。”
貉(mò):人名,赵岐注为“仕者”。
理:通“顺”、“利”;“不理于口”即不顺于(或不利于)人口。
《诗》:《诗经·邶风·柏舟》。
诗句引自《诗经·大雅·绵》;肆:发语词;殄(tiǎn):绝;问:名声。
貉稽说:“我被别人说得很坏。”
孟子说:“这没关系。士人憎恶这种多嘴多舌。《诗经》中说:‘烦恼沉沉压在心,小人当我眼中钉。’孔子的遭遇便如此。又说:‘别人的怨恨虽未消,自己的名声并不损。’这是说周文王。”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说:“贤明的人以自己的透彻明了,使别人透彻明了;如今(一些人)以自己的糊里糊涂,去使别人透彻明了。”
孟子谓高子24曰:“山径之蹊25间,介然26用之而成路;为间27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高子:参见《告子下》第三章注。
山径:小路,一说山坡;蹊:始行以待后行之径,一说人行处。
介然:坚持、专一。
为间:为时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