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将军
清武职官名。春秋时期各诸侯以卿统军,故通称卿为将军。战国时期始为武官之名。秦汉以降历朝皆置之,或常设,或暂置,名目繁多,权位各异。清代将军大体有五类:①驻防八旗的最高长官之一。初制正一品,乾隆三十三吴三桂像年()改为从一品。全国共设十三人,分别守于盛京、吉林、瑷珲、绥远城、江宁、杭州、福州、广州、荆州、成都、西安、宁夏、伊犁。凡驻守直省之将军掌驻防旗营的军政事务,驻守边疆地区之将军则为该地区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②驻扎外蒙古地区的军政长官之一。雍正九年(),设定边左副将军(驻乌里雅苏台)一人,掌管喀尔喀蒙古及唐努乌梁海部之军政。③出征时临时军事统帅。咸丰以前各朝用兵时多置之,事毕则省撤。多简王、贝勒、贝子、公或都统、总督等亲信大臣任之。所加名号不一,如征南大将军、抚远大将军、扬威将军、靖逆将军等,而品秩俱从原官。④宗室封爵之第九至十二等。依次为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⑤武职封赠官阶名号。初为绿营正二品至从五品的封赠官阶,依次为骠骑将军、骁骑将军、昭勇将军、怀远将军、明威将军、宣武将军、武德将军、武略将军。乾隆中期八旗与绿营制度划一,遂于乾隆五十一年()定制为正一品建威将军(公、侯、伯同)、从一品振威将军、正二品武显将军、从二品武功将军。
提督
明清武职官名。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其制始于明,但当时并非固定之职官名称,不设员额,亦不常置。至万历时(~)始为专设之官。清因之。于各省地方额设提督十九人,秩从一品,统帅所属绿营官兵。是一省绿营最高级军官。计有直隶、福建、湖北、陕西、甘肃、新疆、四川、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一人;兼辖水陆提督者,江南、锨江惫一人;其以巡抚兼提督事者,有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西五人。另设外海、内河、长江、福建、广东水师提督各一人。凡水陆提督统辖所属官兵,各就其职掌,分防要地,或游弋巡哨,修整武备,皆受总督节制。
都统
武职官名。始见于前秦。建元十九年(),苻坚兴兵攻东晋,征富家子弟年二十以下者三万余骑,置少年都统一人领之。唐及辽、金亦置。清代都统有三类:①八旗组织中一旗的最高军政长官。满语称“固山额真(gusaiejen)”。明万历四十三年()置,顺治十七年()定汉名为“都统”。满洲、蒙古、汉军旗各一人,共二十四人。秩为从一品(初制正一品)。分掌各该旗之户籍、田宅、教养、营制、兵械以及选官序爵、操演训练等军政事务。②驻防八旗的最高军政长官之一。于不设驻防将军之地置之,如察哈尔都统(驻张家口)、热河都统(驻承德)。除掌驻防旗营军政事务外,并兼管驻防地区的民政事务。此外,山海关、密云、青州、凉州等地还各置副都统一人,亦为该处驻防八旗的最高军政长官。③驻扎新疆地区的军政长官之一。乾隆四十八年(),置乌鲁木齐都统一人,掌乌鲁木齐地区之军政,并节制吐鲁番、巴里坤、古城、库尔喀尔乌苏各处。
三、统兵制度
文武分途
“商鞅变法”是大家都熟悉的故事,但人们往往并不清楚商鞅是以怎样的身份、怎样的官职来主持变法和政务的。据《史记》的记载,公元前年的第一次变法时,商鞅是以“左庶长”的身份主持变法的,这是当时秦国的第十级爵位称号。四年后他因主持变法有功被提升为“大良造”(第十六级爵位),并领军围攻魏国的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年他再次主持变法,《史记》没有说明当时他的爵位或职务。公元前年商鞅又被任命为“将”,领军进攻魏国。他设下圈套,骗过去的老朋友、魏国的将军公子印到阵前来与他叙旧,活捉了公子印,然后乘机大举进攻,打了个大胜仗,于是被封为最高爵位“列侯”,封商於地方“邑”。不过对于这块封地他并没有直接的统治权,仍然在朝廷执政。到公元前年他被仇敌诬告“谋反”,仓皇出逃到自己的封地,发兵抵抗,很快就被朝廷军队粉碎,落得个车裂的下场。